跳转至

EWSG 基于元素级梯度缩放_LoBob

EWGS:基于(element-wise)元素级梯度缩放的网络量化

论文出处:《NetworkQuantizationwithElement-wiseGradientScaling》 时间:2021CVPR 单位:YonseiUniversity

0. 前言

做量化训练的时候,要加入量化节点,即dequantize(quantize(x,b,s),b,s),那么在后向传播的时候发现这个quantize的操作导数处处为0,那么直接不管的话,梯度在quantize的round这个op之后就为0了,就没法训练下去了。2013年的时候,Bengio用straight-throughestimator(STE,直通估计)来解决quantize导数为0的问题,其实就是bypass。直接就忽略quantize这个操作的误差了,得到的梯度也是mismatch的,必然是次优的解决办法。STE存在问题有大佬已经写过了,可以看看这个连接,我就不copy-pasty了,量化训练之补偿STE:DSQ和QuantNoise-知乎(zhihu.com)。 那怎么修改STE的问题呢?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就是,找一个可导的quantize,这个idea在2017-2019有部分论文在做块工作,比如HWGQ、Lq-Net、DSQ等。2020后做可导quantize的工作没怎么关注了,因为不好落地,对speedup有影响。这篇工作EWGS的思路和方法很简单,很符合直觉,个人觉得是值得阅读的文章。

1、EWGS公式

一句话说EWGS:给出离散值(也就是量化值)的梯度,EWGS会根据量化误差来自适应缩放梯度,让做梯度更新的时候方向和模值更加准确。

总结EWSG的工作:

1、考虑了quantize输入和输出的误差,自适应的放大或者缩小梯度

2、将比例因子与任务损失二阶导数联系起来,使用Hessian矩阵的迹来估计因子

3、不需要广泛的超参数搜索。

lu是一组fp32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,下面的公式就是把输入x映射到0,1的浮点数值

x_{n}=\operatorname{clip}\left(\frac{x-l}{u-l},0,1\right)(1)

把上一步归一化后的数值乘上int数值可以表征的大小,就做完了从fp32到in8的量化,round的操作是取整,分子是做fp32->int8,分布是把int8转回去fp32,因为这是做量化训练。这x_nx_q是有误差的,来源于round这个操作。

x_{q}=\frac{\operatorname{round}\left(\left(2^{b}-1\right)x_{n}\right)}{2^{b}-1}(2)

之后就可以输入量化后的输出了Q_wQ_a,Q_a因为经过了Relu后是非负数,那么就直接用x_q表示;而Q_w是对称量化,有负数的,那么先-0.5就把x_q的移到了[-0.50.5],乘以2就表示正确了。

Q_{W}(x)=2\left(x_{q}-0.5\right),Q_{A}(x)=x_{q}(3)

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,就是对量化后卷积层/全连接层的输出加了一个α缩放因子,这一点trick。

这个公式就是EWSG的公式了

g_{x_{n}}=g_{x_{q}}\left(1+\delta\operatorname{sign}\left(g_{x_{q}}\right)\left(x_{n}-x_{q}\right)\right)(4)

STE是这样的,\mathcal{G}_{\mathbf{x}_{n}}=\mathcal{G}_{\mathbf{x}_{q}}, 直接将导数为0或者不可导的变成了1,直接直通。 因为这些下标太难打了,我直接截图了。一个是公式(1)的梯度,一个是公式(2)的梯度。δ是大于0的数值,当δ等于0的时候,EWSG就是STE了。

STE是次优的原因:

(1)多个x_n可以产生相同的x_q,大白话就是多个fp32的数值变成同一个int值;

(2)x_n提供的相同梯度对每个x_q都有不同的影响,大白话就是虽然梯度x_n的一样的,但是对应的x_q是不一样的,这个就是mismatch的问题。

2、如何确定δ数值,基于海森矩阵的方法

这边就是公式推导了。

将EWSG公式(即可公式4)展开,凑成有导数的形式,x_n-x_q就是量化误差了,也就是符号ℇ

\begin{aligned} g_{x_{n}}&=g_{x_{q}}+\frac{g_{x_{n}}-g_{x_{q}}}{x_{n}-x_{q}}\left(x_{n}-x_{q}\right)\\ &=g_{x_{q}}+\frac{g_{x_{q}+\epsilon}-g_{x_{q}}}{\epsilon}\left(x_{n}-x_{q}\right)\\ \end{aligned}\\
g_{x_{n}}\approx g_{x_{q}}+g_{x_{q}}^{\prime}\left(x_{n}-x_{q}\right)
g_{x_{n}}\approx g_{x_{q}}\left(1+\frac{g_{x_{q}}^{\prime}}{\left|g_{x_{q}}\right|}\operatorname{sign}\left(g_{x_{q}}\right)\left(x_{n}-x_{q}\right)\right) g_{x_{q}}^{\prime}=\frac{\partial g_{x_{q}}}{\partial x_{q}}

其中,这项就是导数的导数也就是二阶信息,也是常说的海森信息

g_{x_{q}}^{\prime}=\frac{\partial g_{x_{q}}}{\partial x_{q}}

所以,δ的数值就确定了

\delta=\frac{g_{x_{q}}^{\prime}}{\left|g_{x_{q}}\right|}

海森矩阵的公式推导基于了一个假设(没怎么看懂,也不想深入探究,摆烂),得出这么个公式,

\mathbb{E}\left[\mathbf{v} \mathbf{v}^{T}\right]=I

代入并且进行变换,

\begin{aligned} \operatorname{Tr}(H) &=\operatorname{Tr}(H I)=\operatorname{Tr}\left(H \mathbb{E}\left[\mathbf{v}^{T}\right]\right) \\ &=\mathbb{E}\left[\operatorname{Tr}\left(H \mathbf{v} \mathbf{v}^{T}\right)\right]=\mathbb{E}\left[\mathbf{v}^{T} H \mathbf{v}\right] \end{aligned}

最后δ的公式如下:N是海森矩阵中对角线元素的个数,G是由梯度Gx的分布决定的梯度表示。

但这个变换对于计算的意义我还是没看懂,因为这样还是要计算海森矩阵,估计也是用pyHessian的library算的,是用其他近似的方法求个海森矩阵,具体在HAWQ(v1、v2、v3)(下次一定写这三篇工作)。

个人觉得这个变换很凑数,也可能自己没看看懂那个假设,有看懂的大佬麻烦指正我!。

\delta=\frac{\operatorname{Tr}(H) / N}{G} (5)

实验中发现梯度很多是0,这样梯度的平均值偏向于0,把G设置成偏大的数:

3 \sigma\left(\mathcal{G}_{\mathbf{x}_{q}}\right)

3、实验

实验我就不贴ResNet的效果了,因为大差不差,直接STE+trick也能有差不多的性能,直接看mobilenet的实验,是比PROFIT(ECCV2020)的差,打不过啊。但EWGS的好处在于简单,且推理的时候并没有增加其他操作,戏虐说辞"无痛涨点"。其他的实验图意义不大,就不看了。

4、总结

EWGS结果没有超过前人的工作,我比较欣赏的是他的方法很简单,而且不给推理增加负担,是篇好工作。CVPR2020也有一篇做量化训练的时候修改梯度的,UnifiedINT8,通过修改梯度的方向和数值来缓解mismatch带来的影响。但EWGS从数学上个人觉得更加可解释和合理。故记录一下。


本文总阅读量